我以我血荐轩辕 俯首甘为孺子牛 --走进鲁迅博物馆

2021-11-08 14:07 来源:未来网 作者:  编辑:未网视频徐博

  鲁迅先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可是谈起他的文章,那不是一般地难读难懂!那么,鲁迅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近日,我们北京小记者团一行走进了北京鲁迅博物馆,探寻这个“难懂”的先生。 

  图为叶老师在鲁迅博物馆室外讲解

    

  鲁迅博物馆坐落于一条小巷深处,进入大门,我们先参观了鲁迅先生故居。这个不大不小的四合院是他在1924年买下的,他在这里生活了两年零三个月,也是他在北京最后的家,而且也是他亲自设计的。 

  这座四合院分三间南房、三间北房和后院。跟随讲解员、我透过玻璃又观察了一阵,不久,老师开始提问了:“从鲁迅先生亲手设计的这座宅子,大家能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吗?”有小记者从三间南房的设计中解读:先生专门在三间南房中设计了客房,能看出他是一个好客的人;先生在三间南房中摆放了许多书柜、书箱,说明他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有小记者从三间北房中解读:在先生为母亲设计的家具中,能看出他对母亲喜爱的事情了如指掌,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还有小记者从后院中解读:先生在后院中种植了许多树木和植物,说明他是一个朴实勤劳的人……其实,在先生的故居中,最有特点的是从三间北房向后延长的那一段“老虎尾巴”。那是他的卧室,也是他的工作室--里面的东墙上挂着藤野先生的照片,西墙上挂着“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的字。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先生为什么不在后院单独给自己造一间卧室或书房,而要在三间北房的后面延长一段呢?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原来,先生是要在后院种下植物,表达自己对故乡百草园的无限怀念。可见,先生无论何时都保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对故乡的眷念与爱成为了他对中华民族之大爱、深爱的根基与注脚。

 

  图为鲁迅故居入口处 

 

  图为鲁迅居室“老虎尾巴”一角

  还没有从故居的兴味中走出,又来到了鲁迅先生生平展。跟随叶老师解说的脚步、浏览着展厅里的展板,我们逐渐了解到了先生的一生:先生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樟寿,后来才改名为周树人,是家族的第14世子女。在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展厅里的《老鼠嫁人》图和《山海经》等图画书籍曾出现在《朝花夕拾》这部作品里,顿时让我觉得原来专门出品晦涩深奥作品的老先生竟也是这样一位童真无邪、似孩童般的作家。直到1898年,先生17岁时离开了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求学,正式改名为周树人。19063月,远赴日本,你知道吗?先生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在仙台,曾有一位给予他影响深远的老师——藤野先生。我突然想起在先生的故居、卧室兼工作室东墙上的那幅画,这是为了表达他对藤野先生的尊敬与纪念。后来,他在校仅学习了一年之后便退学了。从学医转到学习文学创作,就是希望用文字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直到1909年,28岁从日本回国工作。1918年,37岁的他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12月,先生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4年,与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一同创办同人周刊《语丝》。1924年,他在上海买下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这座故居。193610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先生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享年55岁。一时间,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在上海的上万民众更是自发为他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民众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色旗帜…… 

  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不断浮现先生或敏而好学、孜孜不倦,或笔耕不辍、文思泉涌,或嫉恶如仇、针砭时事的场景,从他青年时期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到晚年“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我想,像先生一样,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与先生相遇,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章也会变得和蔼可亲、爱不释手了吧!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五年级 陈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