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大丰:科技研学解码世遗湿地奥秘

2025-02-13 13:02 来源:央广网 作者:  编辑:瞿凯侠

寒假收官之际,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热度依然不减。黄海之滨,江苏盐城大丰的滩涂湿地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在这片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广袤湿地上,孩子们手持望远镜追寻丹顶鹤的踪迹,操控无人机绘制生物多样性地图,利用科技手段解码世遗湿地的奥秘。

滩涂实地研学

立春刚过,大丰野鹿荡的芦苇荡里已萌动春意。来自北京、广州等地的百余名中小学生化身“湿地侦探”,开启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探秘之旅。专业导师团队以“湿地+科技”主题精心设计研学课程,让同学们通过望远镜观察、传感器采集、标本制作等立体化学习方式,构建起完整的湿地生态认知体系。

滩涂上,一群群麋鹿自由栖息,飞鸟翔集,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

学生王梓轩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操控无人机从高空俯瞰丹顶鹤和麋鹿,随后轻点平板电脑上的三维模型进行记录。“以前只在书本上看到过麋鹿和丹顶鹤的照片,没想到今天真的看到它们了。这里有这么多生活在大自然里的珍稀动物,这样的生物课太酷了!”在他展示的监测日志里,详细记载着潮间带生物活动与潮汐变化的关联数据。

野外鸟类观察

潮水退去,滩涂如斑驳的绸带相互交织,同学们行走其间,沉浸式地体验来自大自然的“天然教具”。在“观鸟识踪”课上,大家通过望远镜和传感器观察各种鸟类,屏息凝神地记录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的种群数量。这种“自然为经,科技为纬”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

研学活动中,收获满满的不只有孩子。来自北京的学生家长张秀菊在亲身体验了湿地的生态环境后,深受触动:“这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探索,不仅让孩子开阔了眼界,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次旅程中,我和孩子彼此陪伴、共同成长,很有意义。”

作为中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地,大丰野鹿荡时空研学基地凭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科研资源,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寒假期间,该基地推出的星空观测、航模制作等特色课程,更将自然教育延伸至天文研究、信息科技等领域,为“双减”政策下的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样本。(韦蔚 谢斌 彭芯钰)

编辑:庄滨滨